活动背景
在幼儿园的自主活动时间里,孩子们正三两成群地和自己的好朋友热烈聊天,欢声笑语回荡在教室的每个角落。
小戴:春天来了,妈妈给我买了一个大风筝,周末带我去公园放风筝。
淼淼:风筝多少钱?我也想买。
小戴:我不知道,妈妈是在手机上买的。
遥遥:你们见过钱的样子吗?
瑶瑶:钱长什么样呢?我们去问问老师吧……(图1)
随着科技的发展,手机支付功能日益普及,在孩子们的日常生活中,现金的使用场景越来越少。他们出门购物,父母大多使用手机扫码付款;在网上购买物品,更是全程不见现金的踪影。然而,从孩子们的对话中不难发现,他们对钱币依然有着浓厚的探索兴趣。这看似平常的对话,实则蕴含着丰富的教育价值。
《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(试行)》中明确指出,教师要“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情、游戏和偶发事件中所隐含的教育价值,把握时机,积极引导”。孩子们对钱币的好奇,正是我们开展教育活动的绝佳契机。于是,我们决定紧紧抓住这个机会,以孩子们感兴趣的话题讨论为切入点,正式开启一场关于钱币的探索之旅。在接下来的活动中,我们将引导孩子们认识不同面值的钱币,了解钱币的演变历史,让他们在探索中感受钱币背后所承载的文化与历史意义。
(图1)
故事一:钱币大揭秘
探究一:古钱币的演变
中国作为世界上最早使用货币的国家之一,货币使用历史源远流长,足足跨越了五千年之久。在这漫长的岁月里,中国古代货币在形成与发展的进程中,犹如一部生动的历史画卷,先后历经了多次意义重大的变化。每一次变化都深刻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经济状况、政治格局和文化特色。
通过系统学习和深入调查,孩子们就像一群勇敢的小探险家,逐渐揭开了古代货币神秘的面纱。他们知道了货币从最初的简单形态,如何一步步演变成为后来丰富多样的样式,也了解到这些变化背后所蕴含的深厚历史意义。
梵梵:“原来以前的人都是用贝壳买东西。”
嘉熙:“有金色的、银色的,好漂亮啊!”
淼淼:“它们还有各种形状的,有像刀一样的刀币;有当中方方的、外面圆圆的钱币;还有元宝形状的……”
凯凡:“我在电视上见过那个金元宝。”(图2)
(图2古钱币的演变)
孩子们在热烈讨论并深入认识古代钱币后,纷纷发出惊叹,觉得古代钱币实在神奇。可一想到要是带着它们出去买东西,那该多麻烦呀,沉甸甸的肯定很重,远不如我们现在轻便又实用的人民币,大家都不禁感慨起来。
幼儿的经验与学习
《3 - 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》明确指出,应引导幼儿感知和体会生活中数无处不在,关注与自身生活紧密相关的数的信息,理解数所代表的不同意义,同时激发幼儿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浓厚兴趣。幼儿围绕古代钱币演变展开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调查学习活动,收获颇丰。
在认知发展方面,幼儿通过多种途径深入探索。他们仔细观察古代钱币的图片,亲手触摸相关实物,还兴致勃勃地观看视频资料。在这个过程中,幼儿清晰地了解到古代钱币从最初的贝币,逐渐发展到金属货币,像独具特色的刀币、布币,以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圆形方孔钱,最后到纸币交子的精彩演变历程。他们还惊喜地发现,不同朝代的钱币在样式和材质上存在显著差异,比如秦朝统一货币为半两钱,其规整的圆形方孔造型蕴含着古人“天圆地方”的哲学思想;汉朝的五铢钱更是使用时间最长,见证了那个时代的繁荣昌盛。这些发现极大地丰富了幼儿对历史文化的认知,为他们打开了一扇了解古代社会的大门。
在情感态度上,幼儿对古代钱币产生了前所未有的浓厚兴趣。他们不再满足于集体活动中获得的知识,而是主动查阅资料,向老师和家长请教各种问题,展现出强烈的探索精神和求知欲。在深入了解古代钱币的过程中,幼儿被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深深折服,从而增强了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。
探究二:人民币大探索
1.认识人民币
生活里藏着形形色色的钱币,你都见过哪些呀?关于钱币还有啥奇妙知识?快行动起来,一起开启这场趣味大调查吧!(图3)
(图3认识人民币)
原来现在我们所使用的人民币有1角、5角、1元、5元、10元、20元、50元、100元8种面额。
云颖:“人民币正面有花朵、数字、国徽和毛主席爷爷。”
成成:“是的是的,背面的风景好漂亮呀。”
在趣味满满的学习探索中,孩子们对人民币有了全新的认识。他们不仅熟悉了人民币不同的面值,像一元、五元、十元、二十元、五十元和一百元,还惊喜地发现,每一种面值后面都印着秀丽山河。瞧,一元纸币背后的三潭印月,在月光下宛如仙境;一百元纸币上的人民大会堂,宏伟壮观。而且呀,孩子们还了解到,人民币可不是随便印刷出来的,它有着严格的印制流程。更厉害的是,人民币上还有独特的防伪标志,这能防止坏人制造假币,保障大家的财产安全呢。(图4)
(图4人民币的秘密)
2.设计人民币
在深入且全面地认识了人民币的独特特色与精妙构造之后,小朋友们心中那颗充满创意与想象的种子被彻底点燃啦!他们的小脑袋里仿佛藏着一个五彩斑斓的货币王国,都迫不及待地想要把自己的奇思妙想变成现实。瞧呀,小小设计师们正式开启他们的创作之旅啦!他们有的托着腮帮子,认真构思着钱币的图案;有的已经拿起画笔,在画纸上大胆挥洒,准备设计出独一无二、专属自己的钱币,那认真的模样别提多可爱啦!
一诺:“我要画上星星月亮,晚上拿着这钱币,感觉它们会发光呢!”
欣怡:“我要把最爱吃的草莓画在钱币上,买东西就像拿草莓换宝贝。”
灿灿:“画上我家的小狗,用它买零食,小狗说不定会帮我挑。”
潇潇:“我要在钱币上画个会变魔术的盒子,买东西能变出惊喜。”
……(图5)
(图5设计的人民币)
幼儿的经验与学习
在认识人民币的过程中,幼儿通过观察、触摸不同面值的人民币,直观地了解了人民币的外观特征,如颜色、图案、大小等。他们学会了识别不同面值,知道人民币有纸币和硬币之分,并且能根据面值进行简单的分类和排序。这一过程不仅让幼儿对数学中的数字和分类有了更深刻的理解,还培养了他们的观察力和逻辑思维能力。同时,幼儿了解到人民币背后的秀丽山河,感受到祖国的地大物博,增强了民族自豪感。
在设计人民币环节,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得到了充分释放。他们发挥奇思妙想,在画纸上描绘出心中独特的人民币图案,有可爱的卡通形象、美丽的自然风景等。在创作过程中,幼儿需要考虑图案的布局、色彩的搭配,这锻炼了他们的审美能力和艺术表现力。而且,幼儿在设计时还会思考人民币的用途和意义,进一步加深了对人民币的认识。
通过这次人民币探索活动,幼儿在认知、情感、艺术等多方面都取得了进步。他们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,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;在探索中感受到了乐趣,激发了对学习的热情。
教师的思考与支持
在幼儿完成对古钱币演变以及人民币大探索活动后,我进行了深入思考并制定了后续支持策略。
从幼儿表现来看,他们在探索过程中展现出了极高的热情和好奇心。在认识古钱币演变时,幼儿对不同朝代钱币的样式、材质差异充满好奇,积极提问,主动查阅资料。在人民币探索活动中,幼儿不仅快速掌握了人民币的面值、特征,在设计人民币环节更是创意无限,将各种奇思妙想融入设计中。这表明幼儿对货币相关内容有着浓厚的兴趣,且具备了一定的探索能力和创造力。
基于这些思考,我将从多方面给予支持。在知识拓展上,我会提供更多关于货币历史的书籍、图片和视频资料,引导幼儿深入了解货币在不同历史时期的作用和意义,拓宽他们的知识面。在实践操作方面,组织货币交易游戏,让幼儿在模拟情境中运用所学知识,提高他们的数学运算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。
同时,鼓励幼儿进行更深入的艺术创作。除了设计人民币,还可以引导他们用黏土、彩纸等材料制作古钱币或人民币模型,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艺术表现力。此外,我会注重家园合作,建议家长在生活中引导幼儿观察货币的使用,如购物时让幼儿参与付款,让他们在实践中加深对货币的认识。
我相信,通过这些支持策略,幼儿能进一步深化对货币的认知,在探索中获得更多的成长与进步,为未来的学习和生活积累宝贵经验。
故事二:“赚”钱小计划
探究一:赚钱小规划
《指南》中强调:“幼儿是积极主动的学习者。促进幼儿学习与发展,最重要的是为幼儿创造机会和条件,注重激发和保护幼儿的求知欲和兴趣,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支持。支持幼儿去主动探究和学习。”孩子们发现,生活中很多地方都需要用到钱,很多小朋友都表示想买份礼物送给自己或者伙伴或者爸爸妈妈,大人们可以工作挣钱,那小朋友们想要买喜欢的东西,该如何“赚钱”呢?
梓津:“我想给自己买一个小汽车。”
一荻:“我想买买一个画画本送给童童。”
梓津:“我们要有钱才能买呀?我们又不会赚钱。”
初初:“妈妈和我说,我可以通过做家务挣钱。”
乐妍:“那我可以扫地、洗碗、整理房间。”
孩子们叽叽喳喳,兴奋地讨论着自己心仪的礼物,眼睛里满是期待。可一想到怎么挣到买礼物的钱,又犯了难。就在这时,一份充满童趣与探索意味的“我有一个挣钱计划”闪亮登场啦!(图6)
(图6“我有一个挣钱计划”)
探究二:赚钱ing
孩子们经过热烈讨论与认真计划,“赚钱大计”正式启动啦!瞧,家里瞬间成了他们忙碌的“小职场”。有的孩子握着扫帚,仔仔细细清扫地面;有的孩子站在床边,认真把被子铺得平平整整;还有的孩子忙着擦桌子洗碗,个个都干劲十足,专注“赚钱”呢!
睿睿:“我在家洗碗,妈妈给了我3元,好开心呀!”
洛洛:“母亲节,我给妈妈画了一幅画,妈妈奖励给我5元。”
孙华:“我没有拿钱我也做了家务,因为爸爸妈妈上班很辛苦。”(图7)
(图7挣钱ing)
孩子们在赚取报酬中,真切体会到爸爸妈妈赚钱的艰辛,也品尝到劳动换取报酬的甜蜜滋味。与此同时,他们愈发感受到爸爸妈妈平日里默默付出、悉心照顾却从不求回报的深沉爱意,因而更愿意主动为家人做些力所能及的小事,用行动传递温暖与感恩。
幼儿的经验与学习
在“赚”钱小计划活动中,幼儿围绕“如何通过自身努力获取金钱购买心仪礼物”展开探究与实践,收获了丰富的经验与成长,契合《3 - 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》所倡导的理念。
在“赚钱小规划”阶段,幼儿展现出了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。他们发现生活中处处需要钱,进而萌生出为自购或送礼而“赚钱”的想法。从讨论心仪礼物,到思考赚钱途径,幼儿的求知欲和兴趣被充分激发。当提出做家务赚钱的想法时,他们主动交流、各抒己见,这一过程不仅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,更体现了独立思考与问题解决能力的萌芽,符合《指南》中“幼儿是积极主动的学习者,应支持其主动探究和学习”的要求。
进入“赚钱ing”阶段,家庭成为幼儿实践的“小职场”。孩子们积极参与扫地、洗碗、整理房间等家务劳动,在亲身体验中,他们真切体会到劳动的付出与收获。有些幼儿因做家务获得3元时的开心,有些幼儿因为家人准备礼物获奖励,这些具体经历让幼儿理解了劳动与报酬的关系,初步建立起金钱观念。而有些幼儿虽未获取报酬仍主动做家务,反映出幼儿对父母辛劳的体谅,以及情感认知的深化。
通过此次活动,幼儿在多个领域获得发展。在社会领域,他们懂得了劳动的价值,体会到父母赚钱的不易,进而主动为家人分担,培养了感恩之心与责任感。在健康领域,家务劳动锻炼了幼儿的肢体协调性与动作发展。在语言领域,讨论交流丰富了词汇量,提升了表达能力。在科学领域,对金钱数量的认知与简单计算,促进了数学思维的发展。
“赚”钱小计划让幼儿在真实情境中学习与成长,不仅实现了通过劳动获取报酬的目标,更在情感、认知、技能等多方面得到提升,为未来的学习与生活奠定了坚实基础。
教师的思考与支持
在“赚”钱小计划活动中,幼儿围绕“赚钱”展开讨论与实践,展现出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,这也为我们后续的教育支持提供了方向。基于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,我们打算从以下几方面给予他们更多支持:
1.在活动拓展上,组织“职业体验日”。联系社区内的超市、书店、花店等场所,让幼儿有机会亲身体验不同职业的工作内容。比如,在超市里,幼儿可以尝试整理货架、为顾客导购;在花店中,帮忙修剪花枝、包装花束。通过这样的活动,幼儿不仅能更直观地了解赚钱的多种途径,还能感受不同职业的辛苦与价值,进一步拓宽对劳动和金钱的认知。
2.开展“小小理财师”活动,强化幼儿的理财意识。在活动中,用简单易懂的方式向幼儿介绍货币的概念、储蓄的意义以及如何合理规划开支。准备一些模拟货币和道具,设置购物场景,让幼儿扮演顾客和收银员,进行交易活动。在活动过程中,引导幼儿思考如何用有限的“钱”购买到更多心仪的物品,培养他们理性消费和规划的能力。
3.在情感引导方面,我会鼓励幼儿用赚到的钱做更有意义的事。除了购买礼物,还可以提议他们将一部分钱存起来,用于未来实现更大的愿望,或者捐赠给有需要的人。组织一次“爱心捐赠”活动,让幼儿将部分劳动所得捐赠给贫困地区的小朋友,并讲述捐赠的意义,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关爱他人的品质。
3.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与合作。定期举办家长会,分享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成长,鼓励家长在家中继续支持幼儿参与家务劳动,并给予适当的奖励和引导。建议家长与幼儿一起制定家庭劳动计划,让幼儿在持续的家务劳动中巩固劳动习惯和理财意识。
我们相信,通过以上这些支持策略,幼儿能够在“赚”钱小计划活动中获得更丰富的经验,实现更全面的发展。
故事三:“趣”购物
探究一:制定购物计划
孩子们紧紧攥着用自己的辛勤劳动换来的“第一桶金”,小脸上洋溢着抑制不住的激动与兴奋。在家长的悉心陪伴下,他们围坐在一起,煞有介事地制定购物计划,眼神里满是对即将到来的消费之旅的好奇与期待。(图8)
(图8 制定购物计划)
瞧呀,孩子们兴奋地围聚在一起,叽叽喳喳分享着自己的购物计划。有的孩子眼睛放光,想买香甜丝滑的巧克力;有的孩子咧嘴笑着,想买新鲜多汁的水果;还有的孩子扬起手中的计划单,想买绘画本尽情创作,都迫不及待想冲去实施啦!(图9)
(图9 分享购物计划)
探究二:购物ing
孩子们怀揣着精心制定的购买计划,像欢快的小鸟般一头扎进了超市。琳琅满目的商品让他们目不暇接,有的孩子迅速拿起色彩缤纷的棒棒糖,有的孩子挑了新鲜水果和酥脆薯片。看呐,还有小朋友自信满满地站在收银台前,自己完成结账呢! (图10)
(图10 购物ing)
幼儿的经验与学习
在制定购物计划阶段,幼儿充分展现了自主性与规划能力。《指南》强调要支持幼儿自主决定、独立做事,增强其自尊心和自信心。幼儿用自己劳动所得的“第一桶金”制定计划,这一过程锻炼了他们的思考与决策能力。从分享计划时,有的想买巧克力满足味蕾,有的想买水果补充营养,有的想买绘画本进行创作,能看出幼儿根据自身需求和兴趣做出选择,这是自我意识与个性化发展的体现,也为后续的消费行为奠定了基础。
进入购物环节,幼儿的社会交往与问题解决能力得到极大提升。在超市这个小型社会中,他们需要与不同的人和物互动。当面对琳琅满目的商品,幼儿能迅速挑选出符合计划的东西,如棒棒糖、水果和薯片,这考验了他们的观察力与注意力。同时,幼儿还需应对可能出现的突发状况,比如想要的商品缺货,他们要思考替代方案,这锻炼了应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。
而幼儿自信满满地站在收银台前自己完成结账,这一行为意义重大。《指南》指出要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与社会责任感。结账不仅是对数字和货币概念的实践应用,更是幼儿独立能力的体现。他们与收银员交流、付款、找零,这一系列过程增强了他们的社会交往能力与自信心,也让他们初步了解了社会规则与交易流程。
通过“趣”购物活动,幼儿在自主规划、社会交往、问题解决与生活自理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进步。
教师的思考与支持
从幼儿的表现来看,他们在制定购物计划时展现出了独特的思考和规划能力。孩子们基于自身需求和喜好,提出想买巧克力、水果、绘画本等不同物品,这反映出他们已有一定的自我意识和选择能力。而且在分享计划时,他们充满期待与兴奋,这充分说明幼儿对这次消费活动充满好奇,渴望在实践中探索和体验。
进入超市购物环节,幼儿的表现更是可圈可点。面对琳琅满目的商品,他们能迅速锁定目标,拿起心仪的棒棒糖、水果和薯片,这体现了他们良好的观察力和行动力。尤其是看到有小朋友自信满满地站在收银台前完成结账,我深感欣慰,这说明幼儿在活动中不仅锻炼了社会交往能力,还初步建立了对金钱和交易的概念。
基于这些观察,我认为在后续活动中,我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给予支持:
1.丰富活动前的准备内容。在下次类似活动前,组织幼儿认识超市的不同区域,了解各类商品的大致价格范围,帮助他们制定更合理的购物计划。同时,开展简单的货币知识小课堂,让幼儿对金钱的面值、换算有更清晰的认识。
2.加强购物过程中的引导。在幼儿挑选商品时,引导他们关注商品的品质、保质期等信息,培养他们的消费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。鼓励幼儿与超市工作人员进行简单交流,如询问商品位置、价格等,进一步提升他们的社会交往能力。
3.活动后组织分享会。让幼儿分享购物过程中的趣事和收获,引导他们反思自己的消费行为是否合理,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。
通过这次“趣”购物活动,我看到了幼儿的无限潜力。我们将继续为幼儿创造更多这样的实践机会,支持他们在探索中成长。
故事四:理财小能手
探究一:学习合理花钱
孩子们在购物时意外发现钱花得太快,一不小心就超出预算啦。这下他们又围坐一团,热烈讨论起该如何节约用钱……
洛洛:“在进行购物的时候,看清楚价格,根据价格购买。”
楷第:“在进行购物之前,想好自己需要的东西再购买。”
小童:“只买自己想要的就行了。”
哎呀,一不小心钱就花多了,可把孩子们愁坏啦!不过别担心,大家围坐在一起阅读了《小兔子学花钱》绘本。跟随着小兔子桑尼花零花钱的经历,小朋友们恍然大悟,不仅明白了小兔子是怎么做的,还学会了有钱时该怎么合理花钱呢!(图11)
(图11 学习合理花钱)
探究二:把钱存起来
1.银行知多少
在购物活动后,班级里呈现出两种不同情形。一部分孩子正为钱花多了而苦恼不已,另一部分孩子却满脸骄傲,因为他们还有剩余的钱。可新问题又来了,这些剩下的钱该怎么妥善保管呢?孩子们纷纷陷入思考,一场关于存钱的新讨论即将开启。
瑶瑶:“我们可以把钱存起来。”
潇潇:“存在哪里?手机里吗?”
小戴:“不行,我们有没有手机。”
琛琛:“我们可以存到银行去,那里最安全了。”
凡凡:“你去过银行吗?银行里是什么样的?”
乐乐:“银行里有柜台,有取款机。”
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,热烈讨论着存钱办法,大家各抒己见,想法五花八门,一场关于银行的调查活动就这样应运而生了。(图12)
(图12 “银行知多少”调查表)
2.探秘银行
孩子们怀揣着满满的期待,拿着精心制作的调查表,兴致勃勃地前往银行。在银行工作人员的热情讲解与引导下,他们了解到银行除了传统的柜台存钱取钱业务外,还有便捷的取款机存取钱服务。孩子们认真观察、积极提问,亲身体验了银行办理业务的流程,对银行的各项业务有了更为深刻且直观的认识,收获满满。(图13)
(图13 探秘银行)
探究三:制作存钱罐
孩子们探秘银行后,有了新发现——每次挣到钱就跑去银行存,实在太麻烦啦!从家到银行要走上好一段路,银行人多时还得排队等。这可把大家愁坏了,究竟有没有什么好办法,能让存钱这件事变得轻松又方便呢?
嘉熙:“我们可以把钱攒着,等多了再去银行存起来。”
一诺:“这个办法好,那这些零钱放哪里呢?”
欣怡:“放在存钱罐里呀!”
云颖:“对呀,我们来做存钱罐吧!”
“制作存钱罐”这个绝妙的想法如烟花般在孩子们脑海中绚烂绽放,他们的创意瞬间如泉涌般不断涌现。有的孩子想到给存钱罐装上翅膀,有的想着设计成卡通模样。孩子们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,迫不及待地拿起画笔,将心中奇妙的畅想一一画了下来。(图14)
(图14 存钱罐设计图)
孩子们的创意天马行空,制作存钱罐所需材料多得让人咋舌。为将奇思妙想变成现实,我们赶忙邀请家长助力。孩子们兴高采烈地把设计稿带回家,与父母齐心协力,一同开启这场充满乐趣与挑战的存钱罐制作之旅。(图15、图16)
(图15 亲子制作)
(图16 成品图)
在这场充满探索与发现的“理财之旅”中,孩子们从学习合理花钱、了解银行业务,到萌生制作存钱罐的想法并付诸实践,每一步都积累了宝贵的理财经验。他们在这个过程中学会了合理规划、精打细算,也懂得了珍惜劳动成果。相信经过这场奇妙的旅程,孩子们一定能蜕变成优秀的理财小能手,在未来的生活中更好地管理自己的财富。
幼儿的经验与学习
在《3 - 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》的指引下,幼儿开展的这场“理财之旅”活动意义非凡,幼儿在活动中收获了丰富且宝贵的经验与学习成果。
在“学习合理花钱”探究环节,幼儿最初面临钱花得太快、超出预算的困境。通过热烈讨论,他们提出了看价格购买、想好需要的东西再买等想法。随后阅读《小兔子学花钱》绘本,幼儿跟随着小兔子桑尼的经历,对合理花钱有了更深刻的理解。这一过程不仅锻炼了幼儿的观察力和思考力,让他们学会在购物前进行规划,考虑物品的实用性和价格,还培养了他们的自我控制能力,避免冲动消费。幼儿明白了要根据自己的经济状况和实际需求来消费,这是理财的重要基础。
“银行知多少”与“探秘银行”探究活动,为幼儿打开了一扇了解金融世界的大门。从最初讨论如何保管剩余的钱,到得知可以存到银行,再到前往银行实地体验,幼儿对银行有了直观且深入的认识。他们了解到银行除了传统的柜台业务,还有便捷的取款机服务,亲身体验了银行办理业务的流程。这不仅拓宽了孩子们的知识面,让他们初步了解了金融机构的功能和作用,还培养了他们的社会交往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。在银行,幼儿需要与工作人员交流沟通,提出自己的疑问,这锻炼了他们的语言表达和人际交往技巧。同时,面对银行复杂的业务和环境,幼儿学会观察和思考,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。
“制作存钱罐”探究活动则充分激发了幼儿的创造力和动手能力。从萌生制作存钱罐的想法,到设计各种独特造型的存钱罐,再到与父母一起将设计稿变成现实,幼儿的创意得到了充分的发挥。他们在这个过程中学会了如何将自己的想法转化为实际行动,提高了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。而且,制作存钱罐也让幼儿更加深刻地理解了存钱的意义,培养了他们的储蓄意识和理财观念。
通过这场“理财之旅”,幼儿在理财的各个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进步。他们学会了合理规划、精打细算,懂得了珍惜劳动成果,初步建立了储蓄和理财的意识。相信在未来的生活中,幼儿能够运用这些宝贵的经验和知识,更好地管理自己的财富,成为优秀的理财小能手。
教师的思考与支持
在“理财小能手”系列活动里,幼儿从学习合理花钱,到了解银行、制作存钱罐,每一步都走得精彩且充满收获。看着他们在活动中不断成长,我们也有了后续支持他们继续探索理财世界的想法:
1.在“学习合理花钱”方面,幼儿已经初步掌握了看价格、列需求清单等技巧。后续,我们会在班级中开展“模拟小超市”活动,设置不同价格和种类的商品,让幼儿分组扮演顾客和收银员。在模拟购物过程中,引导幼儿运用之前学到的合理花钱方法,比如根据预算选择商品、对比不同商品的价格等。活动结束后,组织幼儿分享购物心得,让他们在实践中进一步巩固合理花钱的观念。
2.对于“银行知多少”和“探秘银行”活动,幼儿虽然对银行有了初步认识,但还不够深入。我们打算邀请银行工作人员来班级开展一次“小小银行家”讲座,用更生动形象的方式为幼儿讲解银行的各项业务,如储蓄、贷款、理财产品等。同时,设置互动问答环节,鼓励幼儿提出自己关于银行的疑问,由工作人员专业解答。
3.“制作存钱罐”活动激发了幼儿的创意和动手能力,接下来,我们会开展“存钱罐展示与分享会”。让幼儿带着自己和父母一起制作的存钱罐来到班级,向大家介绍存钱罐的设计理念、制作过程以及使用计划。在分享过程中,引导幼儿相互学习、相互启发,进一步培养他们的理财意识和规划能力。同时,鼓励幼儿制定一个存钱计划,比如每周存多少钱、存钱的目标是什么等,并定期检查他们的存钱进度,给予适当的鼓励和指导。
我们相信,通过这些后续的支持活动,幼儿能够在理财的道路上走得更远、更稳,真正成为懂得合理规划、珍惜劳动成果的理财小能手,在未来的生活中更好地管理自己的财富。
教师小结
随着《妙“币”生花》课程的圆满落幕,孩子们不仅完成了一场从理论探索到生活实践的精彩旅程,更在心灵深处播种下了尊重劳动、理性消费的种子。这段旅程,见证了孩子们从对钱币的懵懂好奇,到学会赚钱、花钱、合理用钱的华丽蜕变,每一步都凝聚着他们的汗水与欢笑,每一刻都闪耀着成长的光芒。
课程之初,孩子们宛如一群充满求知欲的小探险家,对钱币的奥秘充满了好奇与向往。他们通过细致入微的观察、生动活泼的讨论,逐步揭开了钱币的神秘面纱,从古老的贝币到现代的人民币,每一次跨越都让他们惊叹不已。这一过程中,孩子们不仅丰富了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知,更激发了他们对知识的渴望与探索的热情。
随着课程的深入,孩子们踏入了实践的广阔天地。在“赚”钱小计划中,他们亲身体验了劳动的艰辛与价值,通过做家务、参与社区服务等方式赚取报酬。这个过程,不仅让孩子们感受到了赚钱的不易,更让他们学会了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,懂得了感恩与回馈。当他们用自己的双手赚取第一笔收入时,那份成就感与自豪感溢于言表,成为了他们成长道路上宝贵的财富。
在“趣”购物活动中,孩子们化身小小消费者,亲手挑选商品、结账付款。他们在琳琅满目的商品中寻找自己的心仪之选,学会了根据自己的需求和预算做出合理的选择。这个过程,不仅锻炼了他们的社会交往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,更让他们在实践中加深了对人民币面值和换算的理解,体会到了购物的乐趣与责任。
而“理财小能手”活动,则让孩子们在探索钱币奥秘的道路上迈出了更加坚实的一步。他们通过学习合理花钱、了解银行业务、制作存钱罐等实践活动,学会了珍惜劳动成果,懂得了储蓄和理财的重要性。他们开始规划自己的零花钱,思考如何用有限的资金实现更大的价值,这些经历让他们初步建立了正确的消费观念和价值观。
如今,《妙“币”生花》课程虽已告一段落,但孩子们对钱币的探索之路却永无止境。他们将继续在生活中发现钱币的小美好,深化对人民币的理解和运用,让钱币成为他们成长道路上的良师益友。作为教师,我们深感欣慰与自豪,因为我们见证了孩子们的成长与蜕变,更期待他们在未来的日子里能够乘风破浪、勇往直前。
主题实施网络图
(无锡市东亭中心幼儿园 马梦焱 顾浛贤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