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(1)班:会“发芽”的童年胶片
2025-07-31
2

活动背景

在“把毕业装进回忆瓶”课程实施中,基于幼儿对毕业的情感需求,我们创设了“时光回忆墙”,(图1)用照片记录幼儿三年成长轨迹,帮助幼儿建立过去经历与当下情感的联结,成为他们自主交流的载体。

正如我所预期,孩子们看到后表现出浓厚兴趣,自由活动时,经常三三两两聚在那,指着某张照片回忆背后的故事。一天,在孩子们的交流中我发现他们有了更多的想法:

子昕:“快要毕业了,我想把幼儿园的快乐生活记录下来。”

蓉蓉:“可以拍成视频,像电视里放的那些一样,想看的时候我们随时都能看到。”(图2)

拍视频?就像电影一样吗?”一旁的宸宸好奇地问道。

“对呀,我们拍成电影,一定特别好玩。”(图3)

“拍电影?一定特别好玩。”一旁的宸宸激动地说道。

C:/Users/Administrator/Desktop/电影/图片1(2).png图片1(2) C:/Users/Administrator/Desktop/电影/图片1(1).png图片1(1) C:/Users/Administrator/Desktop/电影/图片1(3).png图片1(3)

图1、图2、图3 幼儿观察“时光回忆墙”

拍电影这一新奇的想法迅速在孩子们中间激起了热烈的讨论,这份源于内心的创作冲动,就像一颗闪闪发光的种子,成为了开展本次课程最宝贵的起点。

基于上学期已开展的“一场属于儿童的摄影展”课程,孩子们对摄影已有一定经验。(图4)

C:/Users/Administrator/Desktop/课程书需要打印的照片/幼儿已有经验梳理.png幼儿已有经验梳理

图4 已有经验梳理

故事一:探趣——好奇启航——光影故事开篇

(一)当梦想的种子发芽时

当拍摄一部属于自己的电影这个奇妙的想法在孩子们的心田点亮时,一个充满好奇的问题蹦了出来:应该怎么拍?孩子们借助了“豆包”寻求答案。

C:/Users/Administrator/Desktop/电影/65C49341529D40526BC1ABA101441600.jpg65C49341529D40526BC1ABA101441600 C:/Users/Administrator/Desktop/电影/3A3C9E032875FFA3EFAED2E10E82FA13.jpg3A3C9E032875FFA3EFAED2E10E82FA13

图5、图6 与“豆包”对话

通过和豆包的对话互动,孩子们知道了拍摄一部电影需要有剧本,同时要成立一个团队,包括:导演、摄影师、编剧、剪辑师等角色。

教师的支持:观察到幼儿萌发的兴趣,我借助网络资源支持幼儿对电影制作获得了进一步的经验。

为了合理的安排拍摄计划,孩子们根据自身兴趣和擅长的特点竞选想要担任的角色,成立了摄影小分队,并进一步明确了自己的工作任务。

E:/班历/竞选/微信图片_20250424130340.jpg微信图片_20250424130340 E:/班历/竞选/IMG_5958.JPGIMG_5958 E:/班历/竞选/IMG_5949.JPGIMG_5949

图7、图8、图9 投票竞选成立摄影小分队

剧组

工作安排

获得的核心经验

导演组

在拍摄前,导演要制定好每一个镜头的剧本

  1. 责任感:每个小组都有明确的任务要求。
  2. 表达与倾听:小组讨论时能清晰表达自己的想法并倾听他人意见。
  3. 主动性:积极投入自己所承担的角色。

摄影组

根据剧本内容进行拍摄

编剧组

设计、整理故事里发生的奇妙事情

剪辑组

把零散的画面剪辑成一部电影,并添加音乐

道具组

进行相应的环境、场地布置

表1 幼儿获得的核心经验

(二)从回忆中生长出的故事

经过前期的探索,孩子们意识到:要拍摄好一部电影,首先要有一个剧本。于是,围绕“在幼儿园里最难忘的时刻”这一话题,大家进行了团讨。

幼儿语录

精彩瞬间

情感链接

沫沫:我最喜欢幼儿园里的滑滑梯和秋千。

D039800442EDD8FBF8FEDDF2FA9299C0

  1. 与物理环境的游戏性依恋
  2. 具身认知中的快乐记忆

欣欣:中班的时候妈妈陪我在足球场玩游戏得了第一名。

IMG_7282

1.竞争成就感

2.亲子情感纽带

3.场所情感记忆

一帆:我跟好朋友每次喝水的时候都会碰杯,“叮的一声特别好玩”。

C:/Users/lenovo/Desktop/IMG_7495(20250621-203546).jpgIMG_7495(20250621-203546)

1.游戏化生活的乐趣

2.日常活动中的情感互动

睿睿:老师教我们本领,我学会了唱很多好听的歌曲。

C:/Users/lenovo/Desktop/IMG_7494(20250621-200955).jpgIMG_7494(20250621-200955)

1.技能获得的喜悦

2.师幼互动的温馨记忆

表2 “幼儿园里最难忘的时刻”团讨过程梳理表

通过讨论,我和孩子们一起将三年来的珍贵回忆进行了梳理,分成了三个篇章:游戏时光里的欢声笑语(滑滑梯、秋千等)、生活场景中的温暖点滴(跟好朋友碰杯、照顾植物等)、学习记录中的成长足迹(学本领),我鼓励他们将想法记录下来,形成初步框架。由编剧组幼儿一起将所有内容分类整理,并进行排序。

剧幕

镜头

第一幕:

游戏时光

扫描全能王 2025-04-09 22.17_1 C:/Users/lenovo/Desktop/扫描全能王 2025-04-03 16.37_1.jpg扫描全能王 2025-04-03 16.37_1 C:/Users/lenovo/Desktop/扫描全能王 2025-03-28 09.36_1.jpg扫描全能王 2025-03-28 09.36_1 C:/Users/lenovo/Desktop/7008458C-C9F5-49C0-AFBB-F78271D8A688.jpg7008458C-C9F5-49C0-AFBB-F78271D8A688

我和好朋友在荡 我们搬来了木梯, 我们在玩足球 我和希桐在玩滑秋千、跳绳 发现了新玩法 挑战赛 梯,真开心呀

第二幕:

生活场景

C:/Users/lenovo/Desktop/69E6AFCB-FFF8-4860-A632-360BA991CD43.jpg69E6AFCB-FFF8-4860-A632-360BA991CD43 C:/Users/lenovo/Desktop/扫描全能王 2025-04-14 09.42_1.jpg扫描全能王 2025-04-14 09.42_1 C:/Users/lenovo/Desktop/5507F5BC-0D7A-4777-878C-E905A622237C.jpg5507F5BC-0D7A-4777-878C-E905A622237C C:/Users/lenovo/Desktop/扫描全能王 ⁨2025-6-13 07.56⁩_1.jpg扫描全能王 ⁨2025-6-13 07.56⁩_1

我和桂桂背着 我跟文煜一起在 喝水时,我和一帆 我和恬恬手拉手书包去上学 搭积木 拿着水杯在干杯 一起进教室

第三幕:

学习记录

C:/Users/lenovo/Desktop/扫描全能王 2025-04-14 10.05_1.jpg扫描全能王 2025-04-14 10.05_1 C:/Users/lenovo/Desktop/41783BCB-84A9-4E61-B83E-BA24172D902D.jpg41783BCB-84A9-4E61-B83E-BA24172D902D C:/Users/lenovo/Desktop/86dff9773abae3c7318fc17f67201f2e.jpg86dff9773abae3c7318fc17f67201f2e C:/Users/lenovo/Desktop/474F4E61-1FFE-4B5D-B161-D48A8142E10B.jpg474F4E61-1FFE-4B5D-B161-D48A8142E10B

老师教我们学 我跟好朋友一 我在阅读区,跟子 我在扮演老师,

唱歌 起在播报 昕分享我看到的书 教小朋友学本领

表3 剧本分类整理

幼儿的经验与学习

通过与“豆包”的互动,幼儿初步搭建起对电影制作的认知框架,也激起了更深层次的探索欲。角色分工的过程,培养了幼儿的责任感、协作力与表达能力,为他们的社会性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实践基础,也推动幼儿在自主探索与实践中获得成长。幼儿试图将三年来的快乐时光转化为剧本故事时,那些零散却珍贵的回忆片段成为了他们情感世界的真实映照。在这个过程中,幼儿不仅完成了对成长经历的梳理,更在回忆与讨论中重新体验了那些让他们欢笑、成长、感动的瞬间。

教师的思考与支持

在引导孩子们创作剧本的过程中,我采用了直观且贴近幼儿认知水平的方式,让他们了解剧本就像是电影的说明书,让别人知道要拍什么样的故事。通过展示两种不同的剧本形式,我帮助孩子们建立了初步认知:一种是用文字写的剧本,详细描述每一个场景、每一句台词;另一种则像是连环画一样的剧本,用图画来讲述故事。

显然,孩子们对连环画式剧本比较感兴趣,他们用自己的方式记录着回忆里的点点滴滴,这些记忆片段进行串联,使情感体验逐步转化为创造力。

故事二:启程——兴奋探秘——影像逐梦之旅

(一)AI解开剧本小谜团

当导演组将剧本分发到每位小演员手中时,教室里顿时热闹起来,大家兴奋地比划着。然而,当开始拍摄时,原本活泼的小演员们突然变得拘束起来,动作不自然、不知道该怎么表演等一系列问题使拍摄无法继续下去,于是,孩子们来求助了我:老师,我们遇到困难了,之前有问题都是找豆包帮忙的,这次能不能也用AI来教教我们怎么表演呀?

评估维度

RakugakiAR

可灵AI

即梦AI

操作简易性

★★★

★★★★

★★★★

需精确描画

触屏拖拽操作

语音指令互动

互动趣味性

★★★★

★★★

★★★★

角色能动但单一

预设动画模板

可实时调整效果

教育适配性

★★★

★★★★

★★★★

侧重美术表达

通用动画制作

专为教育场景优化

表4 AI工具选择评估表

我拿出了平板,告诉孩子们有个神奇的软件叫“即梦AI”,它可以让剧本变成会动的故事,这样大家就能看懂了。

孩子们瞪大眼睛,忍不住说道:“哇,太神奇了吧!”

彧珩:“我好想试试呀!”

欣欣也大声说着:“我也想让我创作的剧本动起来!

C:/Users/Administrator/Desktop/电影/图片1(5).png图片1(5) C:/Users/Administrator/Desktop/电影/图片1(6).png图片1(6) C:/Users/Administrator/Desktop/电影/图片1(7).png图片1(7)

图10、图11、图12 了解“即梦AI”的使用

  1. 我们和AI的对话之旅

在初次体验“即梦AI”的新奇后,孩子们很快就遇到了各种挑战:有些图画能动起来,而有些呈现出的效果与自己想象的之间存在着偏差。与此同时,在宸宸的指令中,我还发现了语音提示词未能准确识别出他表述的内容,于是,我们进行了团讨。

效果预览

遇到的问题

原因猜想及分析

教师的支持

IMG_7286

文煜:我说让视频里的小朋友动起来,结果背景整体动了,小朋友没有单独动起来

提示词不够清晰,描述缺少细节(如小朋友正在搭积木)。

  1. 开展“看图讲故事”“你说我猜”的游戏活动,提高语言丰富性与表达能力

2.引导幼儿说话时语速适中,表述要清晰。

3.帮助幼儿将表述转为文字

C:/Users/lenovo/Desktop/3.png3

彧珩:我的人虽然动了,但是它只是左右摆动,我想让她走起来。

提示词简单,要具体说明要做什么事情,AI无法准确理解图画中哪里的人需要动

1

宸宸:“我让图片里的小朋友动起来在转圈圈,但它居然倒过来了。”

说话不清楚,语音识别出的指令不准确(转起来识别成了“倒起来”,在转圈圈识别成了“爱转圈圈”)

表5 问题梳理表

我和孩子们一起对这些问题可能出现的原因进行了深入的分析,从语音指令的清晰度、准确性入手,引导孩子们思考在说话时是否存在语速过快、吐字不清晰、表述模糊的情况。我们还通过开展“看图讲故事”“你说我猜”的活动,让孩子们明白如何用更准确、清晰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需求,过程中孩子们发现学会给出指令很重要。

C:/Users/Administrator/Desktop/电影/图片1(8).png图片1(8) E:/班历/分享故事/IMG_6820.JPGIMG_6820 C:/Users/Administrator/Desktop/电影/图片1(9).png图片1(9)

图13、图14、图15 学习如何给出指令

(三)小组活动:AI沟通进化论

在接下来的几天里,孩子们充满了兴趣与挑战。每天游戏时间,总能看到他们三五成群地围在“电影工坊”里面,探索如何丰富提示词让AI能理解自己想要的效果,文煜、彧珩在尝试几次过后获得了成功,而宸宸、昕艺等小朋友在经历了一次次失败的过程中产生了失落的情绪。

C:/Users/Administrator/Desktop/电影/图片1(10).png图片1(10) C:/Users/Administrator/Desktop/电影/图片1(11).png图片1(11) C:/Users/Administrator/Desktop/电影/图片1(12).png图片1(12)

图16、图17、图18 探索如何丰富提示词

观察到孩子遇到的困难,我适时介入了游戏,引导他们可以从成功的小朋友身上去寻找答案。经过不断的交流、实践、调整,孩子们掌握了提示词要说清楚“角色、场景细节、具体动作”,制作出的动画效果也逐渐接近自己的想法。

剧本图

提示词1.0

提示词2.0

呈现的效果(动图)

FFF0391B7E9599377BF01E059993904B

文煜:我要让视频里的小朋友们动起来

文煜:图画中的小朋友们在搭积木,她们玩得很开心

1

00319e02a6d00c5c4d5c64c23f5aa8fd

蓉蓉:图画里的人去上学了

蓉蓉:今天天气很好,图画里的两个小朋友背着书包走路去上学

2

26E154F9AEA784B520A1A6A86A57263A

彧珩:让图片中的人动起来

彧珩:图画里的小朋友他们玩得很开心,在走路转圈圈

4

07792E83D13090CF3FDD44E4271DE8BE

宸宸:要图片里的人倒起来,爱转圈圈

宸宸:图画中有很多小朋友围着圆转圈

5

表6 剧本呈现效果

(四)当实拍遇上动画的奇妙碰撞

当孩子们看到自己创设的剧本“动”起来时,收获了满满的成就感。有了动态剧本作为指引,小演员们对每个镜头的表演内容更加清晰了。经过几次排练、调整,孩子们从一开始的动作僵硬,逐渐变得自然流畅,在欢声笑语中,他们顺利完成了各个镜头的实拍录制。

C:/Users/Administrator/Desktop/电影/图片1(26).png图片1(26) C:/Users/Administrator/Desktop/电影/图片1(27).png图片1(27) C:/Users/Administrator/Desktop/电影/图片1(28).png图片1(28)

图19、图20、图21 幼儿实拍录制中

电影制作到了最后一个环节:剪辑。我们开展了“剪辑知多少”活动,向幼儿介绍并展示了视频剪辑软件剪映的使用方法,直观地了解剪辑过程。在引导下,剪辑师希希和恬恬实践操作,她们将实拍视频与创设的动画相结合,进行拼接、缩减,让每一个画面故事变得更加流畅。

C:/Users/Administrator/Desktop/电影/图片1(29).png图片1(29) C:/Users/Administrator/Desktop/电影/图片1(30).png图片1(30) C:/Users/Administrator/Desktop/电影/图片1(31).png图片1(31)

图22、图23、图24 学习视频剪辑软件“剪映”

幼儿的经验与学习

通过团讨和游戏活动,孩子们的语言提示词从1.0版本只会说出“我要画动起来”这样抽象模糊的表达,逐步发展到2.0版本能够清晰具体地描述,经历了明显的提升。AI工具作为幼儿教育的一种创新媒介,促进了幼儿在语言、思维、社会性等多方面的发展。而教师的角色也在发生微妙的变化,在孩子即将放弃时给予支持,又在互动行为萌芽时适时退后,这种“有温度的旁观”成为儿童认知发展与社会性成长的有机载体。

发展维度

幼儿经验获得

语言表达能力

  1. 能用完整、具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
  2. 初步掌握“角色+动作+场景”的提示词结构

3.尝试使用形容词丰富描述

社会性发展

1.在小组中轮流表达观点

2.学习接受他人的意见

技术应用能力

  1. 进一步了解即梦AI的使用方法
  2. 在试错中建立沟通经验

逻辑思维能力

1.理解发出的指令要有逻辑

2.发现因果关系(清晰的指令就能得到理想的效果)

创造性思维

将生活经验融入动画故事情境中

表7 问题梳理表

教师的思考与支持

在这个过程中,当孩子们看到自己创设的剧本“动”起来时收获的成就感,充分证明了这种形式能有效激发他们的创作热情。动态剧本不仅帮助小演员们明确了表演内容,更在排练过程中见证了他们从动作僵硬到自然流畅的蜕变。而剪辑环节的实践,让幼儿首次体验到了创作的完整性,幼儿在拼接画面时展现的不仅是技术操作,更是一种叙事思维。

故事三:见证——光影礼赞——首映荣耀绽放

(一)小小策划师的诞生

电影拍好了,孩子们开始畅想着:要有真的电影票、要铺上红毯、装饰漂亮的气球等等。

我捕捉到幼儿自发的课程生长点,于是,在走廊内创设了“首映礼筹备区”,鼓励他们大胆将自己的想法进行蔓延。

需要做的准备

幼儿参与过程

教师的支持

制作电影票

52b56386d3a0d32463415b9956d1822c

鼓励幼儿将制作好的电影票分发给其他班级的老师、小朋友

铺红毯

IMG_6170(20250422-125101)

提供红毯、剪刀、透明胶等材料

电影海报

IMG_5438

寻找一些电影海报素材,引导幼儿观察海报上都有些什么

装饰气球

IMG_6428

与幼儿共同收集气球、立柱等装饰材料

签名板

IMG_6171

班内家长资源帮忙进行设计,并提供一面1.8米高的签名墙

摆放座位

1aafb055fea419437ea56f1b18206f2b

搜集野餐椅,并去苗班借一些原木色椅子

表8 筹备首映礼过程记录表

(二)童心温度的首映准备

随着首映礼的临近,每个孩子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增添温度,他们也开始关注更多细节:要分发邀请函、制定观影规则,孩子们用表征将想法整理成了一份观众手册。

规则内容

制定理由

小提示

1.凭票入场,对号入座

这样就不会有人因为坐错座位吵架了

电影票上要有座位号的二维码,工作人员也可帮忙进行扫描

2.观影时保持安静

说话声大的话,就会影响别人

想要交流的话,可以等电影结束后组织一个讨论会

3.不随意走动

走来走去会挡住后面观众的视线

如果有特殊情况,可以告诉工作人员

4.不能挡住镜头

挡住的话屏幕上就黑了,看不到了

投影仪放在角落里,不影响走路的地方

表9 幼儿制定的观影规则表

C:/Users/Administrator/Desktop/电影/图片1.png图片1 E:/班历/首映礼/IMG_6873.JPGIMG_6873 C:/Users/Administrator/Desktop/电影/图片1(13).png图片1(13)

图25、图26、图27 邀请其他班幼儿、邀请园长妈妈签名、制定观影规则

  1. 携手共创的成长记忆

期待已久的日子终于到来。恰逢今天园内开展了“区‘四有’好教师团队展示活动”,孩子们清脆的声音吸引了许多前来参观的老师们驻足。小主持人溜溜神采奕奕地向客人们进行介绍,大方地邀请老师们一同踏上红毯、签名、剪彩,“电影首映礼”在掌声中正式拉开帷幕。

C:/Users/Administrator/Desktop/电影/图片1(14).png图片1(14) C:/Users/Administrator/Desktop/电影/图片1(15).png图片1(15) C:/Users/Administrator/Desktop/电影/图片1(16).png图片1(16)

E:/班历/首映礼/IMG_6870.JPGIMG_6870 E:/班历/首映礼/IMG_6874.JPGIMG_6874 C:/Users/Administrator/Desktop/图片1.png图片1

图28、图29、图30、图31、图32、图33 电影首映礼当天现场

活动不仅感染了现场的每一位观众,我们也通过家长群的分享传递到了每个家庭。家长们纷纷留言,表达观影感受。

C:/Users/Administrator/Desktop/电影/图片1(17).png图片1(17) C:/Users/Administrator/Desktop/电影/图片1(18).png图片1(18) C:/Users/Administrator/Desktop/电影/图片1(19).png图片1(19)

图34、图35、图36 家长群留言

幼儿的经验与学习

幼儿作为活动的主体,筹备首映礼的过程中,发现需要制定观影规则,从而自主团讨,制定“观影规则”。首映礼中,幼儿通过走红毯、签名,沉浸式地感受氛围,创造了独特的回忆。

教师的思考与支持

首映礼从构想到落地的全过程,生动诠释了“儿童在前,教师在后”的教育理念:彰显着幼儿作为学习主体的能动性。家长群中热烈的反馈更让我意识到,这种真实而有意义的课程活动,正在构建起家园共育的新样态。当幼儿的创想通过首映礼被他人见证时,这种被尊重的体验所培育的自我效能感,将成为他们终身发展的内在力量。

C:/Users/Administrator/Desktop/电影/图片1(20).png图片1(20)

图37 幼儿的发展

故事四:回望——光影印记——不舍毕业季

当银幕上浮现出各种动画场景,大家的眼睛里立刻闪烁起星星般的光芒。

随着情节推进,走廊里时而爆发出欢快的笑声,时而陷入温馨的安静,当屏幕上最后出现滚动字幕时,希希突然紧紧抱住了身旁的伙伴,彧珩低着头跑过来表达不舍,其他孩子见状,也集体跑过来,这一刻我们紧紧拥抱在一起,我跟孩子们说道:“毕业了也可以让爸爸妈妈把小学生活发在班级群,大家一起分享。”大家纷纷点头,眼神里盛满了不舍。

C:/Users/Administrator/Desktop/电影/图片1(21).png图片1(21) C:/Users/Administrator/Desktop/电影/图片1(22).png图片1(22) C:/Users/Administrator/Desktop/电影/图片1(23).png图片1(23)

图38、图39、图40 观看电影《最好的我们》

幼儿的经验与学习

幼儿通过情节共鸣理解情绪传递,建立情感联结。在拥抱与低语中初步体验健康告别方式,学会表达依恋。群体性拥抱行为强化班级凝聚力,感受"我们在一起"的力量。这一刻的拥抱不仅是离别表达,更是课程赋予幼儿的情感表达能力——他们开始懂得用肢体语言传递复杂情感,并尝试用教师提供的"数字纽带"化解分离焦虑,这正是社会性发展的生动注脚。

教师的思考与支持

在这场观影体验中,大家第一次用“创作者”的视角重温了自己的童年,让毕业不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,而成为了可以触摸、可以回味的情感记忆,这份记忆将成为他们勇敢迈向小学生活的重要心理支持。

教师小结

1.“发芽”的起点:捕捉兴趣中的教育契机

课程始于一面贴满回忆的照片墙,当孩子们指着照片讲述故事时,“拍电影”的想法如同一颗种子悄然落地。教师敏锐地捕捉到这个瞬间,将其看作一个真实的学习起点。从竞选剧组角色到编写剧本,从AI动画制作到实拍排练,孩子们的热情始终是推动课程生长的内在动力。

2.“发芽”的过程:问题中生长的学习力量

当最初发现模糊的指令,当小演员面对镜头手足无措,当首映礼彩排时遇到的问题,这些恰恰是课程最珍贵的养分。孩子们在解决真实问题的过程中,语言从模糊变得精准,协作从生疏走向默契,思维从具象迈向逻辑,能力正是在与问题的对抗中悄然拔节。

3.“发芽”的绽放:情感联结中的心灵共鸣

“发芽”不仅是能力的提升,更是情感的扎根。当幼儿在镜头中回顾三年时光,分离焦虑转化为对成长的珍视;首映礼上邀请他人走红毯、设计签名墙等细节,更体现了幼儿对“仪式感”、“归属感”和“师幼情感”的需求;当家长通过电影看到孩子的能力与情感时,家园共育有了更深层的共鸣。

C:/Users/Administrator/Desktop/电影/图片1(24).png图片1(24)

图41 “会发芽的童年胶片”课程四阶段

4.“发芽”的延续:教师与课程的共成长

回顾整个课程,我的最大转变是学会了“动态调整”,从最初担心“电影拍摄超出幼儿能力”,到见证他们自主完成策划、拍摄、剪辑的全过程,教育观得以重塑。当幼儿成为课程的决策者时,他们的责任感、问题解决能力和创造力自然生长。

C:/Users/Administrator/Desktop/电影/图片1(25).png图片1(25)

图32 教师的发展

当课程尊重这种自然生长的节奏,幼儿收获的不仅是“电影”这一成果,更是面对未来时那份“向下扎根,向上生长”的生命力。我们始终相信——这场关于爱与成长的课程,永远都在进行中……

主题实施网络图

课程实施路径:会发芽的童年胶片图33主题活动实施网络图

(无锡市东亭中心幼儿园 钱婷 马雯菲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