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儿童友好理念引领下,“我与非遗的N+1——拓印”课程以“传承不守旧,创新不忘本”为内核,将非遗拓印文化转化为幼儿可感知、可创造的趣味实践。通过“儿童视角”重构传统技艺:弱化技法束缚,以开放材料(树叶、果蔬、自然物、生活物)和游戏化情境为载体,让幼儿在敲、拓、印、拼的自由探索中,亲历“凹凸痕迹变魔法”的奇妙过程。非遗传承不再停留于技艺模仿,而是借由孩子的双眼发现纹理之美——树皮的褶皱、钥匙的花纹、蕾丝拓印。幼儿用拓印讲述自己的故事,非遗文化也在稚拙的创意中焕发新生命,真正实现“小手触摸文化温度,童心点亮非遗未来”。
一、文化探索:
1.文化探索:触摸非遗的“时光印记”
(1)故事化感知
知识小剧场:播放《拓印的旅行》动画,讲述古人用树叶、陶器拓印记录生活,传递“拓印是时光的魔法师,能把大自然的秘密留在纸上”。
生活小百科:展示老照片中的“碑刻拓印”场景,用童趣语言解释:“爷爷奶奶小时候,没有照相机,就用纸和墨把石头上的花纹‘拍’下来!”。
(2)互动式体验
纹理博物馆:在班级创设“拓印发现角”,投放树皮、瓦片、贝壳等自然物,幼儿用放大镜观察凹凸纹理,教师引导:“摸一摸,哪里高?哪里低?猜猜拓印会变出什么花纹?”
二、拓印技能学习
1.材料开放
提供多维度材料:自然物(树叶、树皮、松果)、生活物(蕾丝布、网格篮、钥匙)、安全工具(海绵棒、可水洗颜料、厚卡纸),幼儿自主选择组合,观察不同纹理的拓印效果。
2.游戏化创作延伸
将拓印融入情境游戏:如用蔬菜切面拓印“点心店”的饼干,树叶拓印拼贴成“森林小怪兽”,树皮纹理拓印组合成“恐龙王国”背景墙。
3.亲子协作拓展
活动的开展中必不可少的就是家园共育,可以邀请家长与幼儿在家中寻找“隐藏的纹理”(如毛衣花纹、地垫图案),合作完成“家庭纹理收集卡”,带回班级分享故事。
三、预设成果展示
课程相应环境布置:
班级创设“与自然对话”植物角(纹理博物馆),将自然物搬进室内环境,植物角临近班级美工区,幼儿可以在植物角剪采花朵、绿叶进行植物拓印。
在吊饰方面:将幼儿拓印作品串成作品串,悬挂在班级艺术区,直观的感受拓印的美。
图片内容是:户外的植物拓印和树皮拓印
图片内容是预设的环创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