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4月22日《春日魔法书》主题活动中,小班年级组各班教师聚焦幼儿多领域发展,以“观察自然、动手实践、同伴互动”为核心,结合幼儿年龄特点与兴趣,扎实推进各项活动,现将实施情况总结如下:
通过“寻春探趣”系列活动,幼儿直观感知春天特征:观察到柳树抽新芽、樱花粉白绽放,触摸松软泥土、见证种子发芽,用“调查表+晨谈”记录动植物变化,初步建立季节认知。
在互动中感受联结墙面布置与种植照料环节,幼儿合作完成撕纸贴画、轮流浇水,体验集体创作的喜悦;户外“春日寻宝”中,幼儿自发分组分工,但出现争抢工具现象,需通过“规则小标兵”角色游戏强化秩序感。语言活动里,鼓励幼儿轻声讲述《春天的故事》,大部分幼儿能完整表达,同伴分享环节中,幼儿主动交流“蚂蚁搬家”等发现,语言表达与倾听能力显著提升。
家园协同赋能各班打造“春日探秘站”“春韵手工坊”等互动墙饰,幼儿用棉签点画“五彩桃花”、撕贴“青青草地”,直观感受春天色彩。科学区设置“生命角”,投放小蝌蚪、蚕宝宝及种植盆,幼儿每日观察记录,在照料中理解生命成长。户外“春天的舞会”里,幼儿模仿蝴蝶飞舞、青蛙跳跃等动作,将自然观察转化为音乐律动,实现“认知—动作—情感”的多维联动。
充分发掘家长资源,开展“亲子寻春”活动:家长带幼儿拍摄小区春景、记录“春日发现卡”,并在班级分享;周末自主组织亲子种植、手工制作如用蛋壳做“春日小花盆”,既增进亲子互动,又将教育延伸至家庭。家长反馈:“孩子回家主动说‘小草需要喝水’,还教我们用树叶拓印画!”
现存问题部分幼儿在小组合作中缺乏耐心,规则意识薄弱;艺术创作中,低结构材料使用不足,限制创造力。改进方向增设“轮流小管家”角色,通过情景模拟游戏引导幼儿协商使用材料;丰富美工区自然材料开展“春天的礼物”创意拼贴活动;利用餐前故事时间,开展“小小播报员”轮流分享,鼓励幼儿“大声说、慢慢说”。
幼儿通过“五感”深度感知春天:嗅到泥土与花香,听到鸟鸣与雨声,用小手播种、用画笔记录。这种基于生活经验的分享,不仅拓宽了认知视野,更让幼儿在同伴互动中学会倾听与表达。正如《指南》所言,“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的”,本次主题活动正是通过“看得见、摸得着、玩得透”的实践,让春天成为幼儿成长的“活教材”。
春日主题活动虽已暂告段落,但幼儿对自然的好奇仍在延续。我们将继续以“观察—回应—支持”为路径,让教育回归生活,在细微处守护幼儿的探究热情,为后续季节主题活动积累经验、奠定基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