春日呢喃,繁华似锦。近日,锡山区“四有”好教师团队区级展示培训(学前专场)由无锡市东亭中心幼儿园承办。锡山区教师发展中心师训部副主任陈园园、研训员徐子涵,锡山区学前教育总督学、“蓝·生长”好教师团队导师钱琴以及部分姐妹园园长莅临活动现场,全区骨干教师100余人参加了此次培训。
智慧幼教启新程
东亭中心幼儿园“蓝·生长”好教师团队领衔人张莉园长作题为《智慧幼教,共筑生长新样态》的项目报告。幼儿园以“蓝·生长”好教师团队为引领,从构建“三维立体式”AI教育模型为出发点,逐层深入开展“AI+教育”的探索路径。逐步在教育场景层面突破了空间边界,为幼儿打造一个更加智慧、更加个性化的生长环境。
童趣探索展智慧
参训教师共同感受了以“阳光下100种颜色”主题的幼儿室内外游戏,数字化赋能的区域游戏,为幼儿带来了智能新体验。
创新课堂显实效
教学展示环节,“蓝·生长”好教师团队成员李欣桐老师通过豆包人机对话功能,开展绘画及讲述活动,极大地激发了幼儿的活动热情;施梦娇老师利用“玛塔”编程机器人实现STEAM教育,在路线设计、指令编程、调适优化中提升幼儿的空间方位认知、指令编程能力、小组合作能力。
导师领航指方向
“蓝·生长”好教师团队导师钱琴为上午活动作专业引领。她充分肯定了东亭中心幼儿园“蓝·生长”好教师团队的建设成果,并谈到了三点感受:一、成长驱动,凸显生长教师的涵育样态;二、多元驱动,呈现生长儿童的鲜活样态;三、技术驱动,彰显生长园所的发展样态。
师幼共生亮日常
“蓝·生长”好教师团队胡钰老师以《AI+教师:看见孩子,智启未来》为题分享了人工智能与幼儿教育的融合实践运用,通过文心一言、Deepseek、摩笔天书等工具案例,展示了AI如何优化智能备课、动态学情分析及创意互动教学。同时还强调AI并非替代教师,而是赋能教师聚焦幼儿个性化需求,重构“师机生”协作模式,推动信息化教学新范式。
专家论道拓视野
活动特邀江南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、硕士生导师、院长助理钱逸舟博士作题为《生成式人工智能赋能教学的理念与实践》的专题讲座。钱博士深入浅出地介绍了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现状与趋势,阐述了人工智能如何为教学过程带来变革,展示了人工智能在教育场景中的实际应用,提出要敬畏、拥抱、学习人工智能,赋能教育教学。
讲座现场
生态智慧育未来
锡山区教师发展中心师训部陈园园副主任用“生长”“共生”“突破”三个关键词对本次活动作总结,陈主任强调要以生态智慧共筑育人新范式,以AI赋能实现教师发展新跨越,以协同创新绘就区域发展新途径;同时强调AI无法替代教师的教育温度,生成式人工智能赋能教育的本质是让教师回归育人本真,真正的教育创新是科技理性与教师诗意的和谐共鸣。
此次学前专场的“四有”好教师团队区级展示活动,东亭中心幼儿园以“蓝·生长”好教师团队建设为支点,生动诠释了新时代学前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的创新路径,既彰显了“以儿童立场重构教育生态”的专业追求,更搭建起区域教师发展的研训共同体,其辐射引领效应将持续赋能锡山教育高质量发展。